一、中國輪胎產業現狀
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輪胎工業也得到了持續增長,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輪胎生產國,輪胎產量連續4年排名世界第一。 2005年我國輪胎總產量約2.5億條,子午化率57%,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2009年總產量已達3.8億條,子午化率77%,預計今年輪胎總產量4.3億條左右。產品包括載重、輕載、轎車、農用、工程、工業等六大類輪胎,規格品種約2000個,基本上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但是,今年4月份以來由于各種復雜因素,使天然橡膠等原材料的價格持續暴漲,突破了歷史最高價達3.6-3.8萬元/噸,輪胎生產成本上升了30%以上,高于輪胎產值增幅8個百分點。前三個季度銷售額增長幅度比前兩個季度下降了6點7個百分點,出口交貨值下降了4點5個百分點,全行業生產經營和輪胎出口形勢非常嚴峻,部分企業出現虧損,行業協會和企業正在采取各種應對措施,渡過難關。
二、我國輪胎出口遭受貿易保護主義阻礙
近幾年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針對我國許多行業,提出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同時采取懲罰性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使我國外貿經濟受到了很大損失。同樣對我國輪胎出口也造成了嚴重影響,主要是遭遇了國外貿易和技術壁壘。
三、貿易壁壘對我國輪胎出口造成的影響
輪胎是我國在國際貿易中受到 “雙反”、特保案等貿易制裁最多的產品,可以說,中國輪胎所到之處,無不受到圍追堵截,迫使中國輪胎從一些國家退出或大幅度減少出口,使中國輪胎無法正常進入其市場。
據中國海關統計,2009年全國輪胎出口交貨值比上年下降24%;今年1-9月份中國對美國出口輪胎數量同比下降了近25.4%,出口金額下降了27.3%;輪胎分會統計45家重點企業,出口交貨值今年1-9月增長幅度比1-6月又下降了4點5個百分點。
四、采取積極應對措施
1.加強溝通,減少貿易摩擦
一是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大雙邊經貿互動,加強溝通和協作,通過平等對話和磋商妥善處理貿易摩擦,營造良好外貿環境。
二是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敦促美歐取消對華貿易歧視政策,發揮政府協調作用,提早預防,有效應對。
三是加強宣傳,把握輿論導向,防止有的國家借貿易不平衡問題排擠中國產品。
四是建立貿易摩擦預警機制,行業協會已成立專門工作部門,具體負責應訴工作,探索采用合適訴訟的宣傳和游說方式,爭取應訴工作獲得好的效果。
2.加強自律,規范出口
①呼吁國家整頓、規范出口貿易秩序,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扭轉千家萬戶出口,力避低價競爭的局面。
②請求國家支持優勢企業出口經營活動,建立自主的國際化營銷體系,把“雙反”和特保案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③企業要出口高附加值輪胎,通過價格自律,避免輪胎特保案和“雙反”在別的國家發生。同時要善于合理利用國際規則避免貿易保護等技術性措施,確保出口產品安全。
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要采取產品多樣化,市場多元化的措施,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技術服務,贏得經銷商和終端用戶的信賴。
3、輪胎產品出口的檢測工作
①市場銷售、使用輪胎產品必須通過3C認證并符合國家標準的檢測;出口輪胎同樣要檢測,而且檢測標準基本一致。因此,建議國家標準化委員會也能制訂和出臺相關的輪胎進出口新的國家標準。既可與進出口國家權利對等,又可爭取今后檢測結果互相認可。
②要強化檢測手段。
③輪胎企業也要加強對產品的檢測。
4、適應國際市場變化,加快調整輪胎產業結構
①以自主創新為主,調整技術結構,堅持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設計,轎車子午胎要向55、45、40系列發展,載重子午胎要向65、60系列發展。
②以開拓新市場為主,調整市場結構,國內市場銷售量應占產量65%左右,國外市場銷售量應占產量35%左右。
③以節能減排為主,調整輪胎產品結構,鼓勵發展節能、安全、環保型高性能子午胎。發展大型客車和載重卡車無內胎、寬基全鋼子午胎,發展低斷面乘用子午胎和輕卡子午胎,發展巨型工程子午胎、大型民用航空子午胎和農用子午胎。限制發展65系列以上的普通型乘用子午胎和控制有內胎載重子午輪胎發展。逐步淘汰斜交胎。
④以推動集團化為主,調整產業組織結構,形成2至3家年銷售額分別達到40億美元以上,進入世界輪胎前十強,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支持輪胎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整合產品資源,聯合開發制造新產品。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實施海外并購、辦廠和種植橡膠,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和國際化經營,逐步實現由產品出口向品牌輸出轉變。
5、加強自主品牌建設
一是要以產學研相結合,抓技術進步,新產品研發;二是自主創新,鑄就品牌,把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家品牌,三品合一,形成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