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機和天然橡膠主要生產國泰國政局動蕩的影響,我國橡膠產業受到極大沖擊,橡膠價格持續大幅下滑。有關人士分析,必須采取相關對策措施扶持橡膠產業,確保其順利“過冬”。
--輪胎出口面臨嚴峻形勢 橡膠價格下跌50%
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專家莫業勇介紹,天然橡膠以出口為主,對外部依賴程度很高。隨著金融危機對大多數國家進出口貿易的影響,產膠國出口都面臨嚴峻的形勢。目前,天然橡膠的主要消費方向是輪胎,占全部消費量的60%左右。而美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占全球汽車保有量的27%,居世界第一位,是全球最大的輪胎消費國,金融危機對汽車消費的波動直接影響到世界天然橡膠市場。相關數據顯示,9月份美國汽車銷售比去年同期下降達兩位數,專家預測,今后一段時間內世界汽車消費還將持續減少甚至停止增長。
專家的擔憂不僅在天然橡膠領域。在全球性金融危機恐慌心理的作用下,石油價格大幅度下跌。10月15日,原油價格從7月份最高每桶147美元降到每桶75美元,下降幅度達49%,到12月5日,國際油價已經跌破44美元,并有繼續下降的趨勢。合成橡膠的原料價格下降,有利于提升其消費競爭力,但也是拉動天然橡膠價格下降的主要動力。
除汽車輪胎消費外,美國還是世界乳膠制品(如乳膠手套、醫用膠管)的最大消費國。金融危機造成美國經濟衰退,并帶動整個西方國家經濟減緩,橡膠制品需求將明顯減少。
就我國而言,國外對我國輪胎反傾銷案不斷,再加上金融風暴的影響,輪胎出口面臨的形勢也日趨嚴峻:在我國,由于橡膠的65%是用來生產輪胎,從8月份開始,處于橡膠產業鏈下游的輪胎企業受到沖擊,所有的輪胎生產企業反映滯銷,庫存量達到歷史最高,很大一部分停產或者半停產。云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公司總經理李民告訴記者,云南天然橡膠公司今年前9個月銷售橡膠95000噸,均價24000元,最高達到27980元/噸。到10月下旬至今,橡膠價格就徘徊在14500元/噸左右。
--金融危機對橡膠產業的影響至少持續兩年
“實際上,歷史上的幾次以美國為主的經濟危機對天然橡膠市場的影響都較為嚴重。”莫業勇介紹說,1929-1939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進出口貿易銳減77.6%。危機最嚴重時,美國主要的工業企業基本停止運行,汽車工業開業率只有5%。危機發生后,紐約市場的天然橡膠價格一路狂跌,從之前1925年的每噸1598美元,跌到1932年的每噸76美元。1978年底,伊朗和伊拉克開戰,石油產量銳減,價格在1979年開始暴漲,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危機的一個主要誘因。經濟危機爆發后,紐約市場的天然橡膠價格從1980年的每噸1625美元跌倒1982年的每噸1002美元,下降幅度達38%。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1年美國互聯網經濟破滅對世界天然橡膠產業的沖擊至今記憶猶新。在這個過程中,紐約天然橡膠價格從1995年的每噸1818美元,下跌到2001年的每噸747美元,下降幅度達59%。
“目前,金融危機已經轉向影響實體經濟。同時,主要天然橡膠生產國泰國政局動蕩,外資吸引力不強,國內投資減少,越南今年也早已出現金融不穩定現象。因此,這次金融危機勢必導致國際天然橡膠價格的大幅下降。在這種局面下,天然橡膠上下游產業都將受到較大沖擊,國內橡膠市場也必須面臨長期且巨大的影響。”莫業勇說。
李民認為,國內的輪胎生產企業基本處于半停產或者停產狀態,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才剛剛體現,而橡膠產業的恢復與發展至少需要兩到三年時間。
據了解,云南的天然橡膠85%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15%通過期貨來銷售,年平均銷售17萬噸。由于年初的蟲凍災害減產和眼下的價格下跌,云南天然橡膠造成庫存積壓,今年計劃收購橡膠6萬噸的計劃也因此擱淺。如此一來,金融危機下一步將直接牽涉在橡膠生產一線的割膠工人的生活保障問題,造成膠農收入銳減。當前,民營企業向膠農收購橡膠的價格還不到9000元/噸,比起之前8、9月份的2萬多元/噸落差太大。有部分膠農挖坑埋膠,以待價格回暖時出售,但這種方式很可能就把一級膠埋成三級膠,價格相差2000元左右一噸,使膠農遭受較大損失。
--橡膠產業“危”“機”并存 應對措施出臺刻不容緩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盡管金融危機對天然橡膠市場產生了影響,但是綜合各方面的情況分析,天然橡膠市場仍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特別是當前國內外天然橡膠市場走向低迷,國外投資談判籌碼減少,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發展天然橡膠的良好機會。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楊琳認為,首先,當前我國經濟運轉正常,外匯儲備充足,預計國家經濟能較平穩地渡過金融危機的沖擊。
其次,2004年4月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三國按4:3:2的比例共出資2.25億美元注冊成立了“國際橡膠聯盟公司”(IRCO)。IRCO密切注意市場的變化,為應付今年以來天然橡膠價格的快速下降,8月底,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國際三方橡膠理事會召開會議,10月13日和17日分別發出公報,準備出臺應對市場變化的措施。泰國已勸告膠園主減少割膠,估計橡膠聯盟公司在市場價格下降到每噸1200美元左右開始干預天然橡膠市場。
第三,2007年我國進口天然橡膠實行選擇性關稅,從價稅為20%,從量稅為每噸2600元,從低征收關稅。按目前的匯率計算,當國際市場價格低于每噸1250美元(折算進口成本每噸約13000元),進口成本反而增加。因此,我國的關稅政策也將對國際市場天然橡膠價格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從長期看,天然橡膠是綠色可再生、可替代消耗石油的工業原料,全球性汽車生產和消費繼續發展,無論使用何種能源,汽車等交通運輸工具都需要橡膠制造的輪胎。而我國潛在的汽車消費發展空間也為天然橡膠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為了更好地轉危為機,云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公司銷售總監張敏、海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公司副總裁梁運強等業內人士建議,應適時出臺相關措施確保橡膠產業渡過難關、健康發展。
第一,嚴厲打擊走私膠,維護我國天然橡膠市場的穩定。天然橡膠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工業原料之一和戰略物資,在我國,天然橡膠生產屬于典型的資源約束性產業,因此,保護天然橡膠產業,促進其健康發展尤為重要;
第二,加強天然橡膠協會、生產營銷單位、橡膠工業協會、公益性天然橡膠研究單位等的溝通與合作,建立共商機制,探討合理對策,共同應對天然橡膠市場的劇烈變化,加快建立天然橡膠產業綜合性、公益性的科技、生產和市場信息網絡,提高科技、生產和市場信息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建立天然橡膠技術服務網絡,積極發展膠農組織,提高膠農的生產技術水平。
第三,對橡膠農業應給予政策上的扶持。由于橡膠從種植幼苗到割膠生產需要6-8年的時間,要承擔的風險很多,建議政府盡快支持橡膠農業保險;隨著天然橡膠價格不斷走低,建議加快加大國家天然橡膠儲備庫的建設,優先采購國內生產的天然橡膠,穩定我國膠農的經濟收入,促進天然橡膠產業持續發展;全面實施天然橡膠優勢區域橡膠樹良種補貼政策,加強補貼項目的監督和管理,加快橡膠樹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增強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