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2]毫無疑問,輪胎是及其重要的汽車零配件之一。自信貸危機從美國爆發以來,整個世界都切身感受到了這股風暴的威力——經濟危機就在身邊!
1、下一張“多米諾骨牌”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開始席卷全球,實體經濟在風暴的裹挾下開始變得支離破碎。是誰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已經不再是問題的焦點,人們開始關注下一張骨牌的命運——各國政府紛紛表示將出臺有效政策應對當前的局勢。
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是美國經濟模式的弊端,無力購買房子的民眾以信譽為載體,開始提前消費。在這種需求增長的刺激下,美國經濟欣欣向榮著。直到有一天,人們發現他們無力償還自己的貸款,債務被轉嫁到虛體經濟。
與虛體經濟直接關聯的房地產業開始倒下,第一張實體經濟的多米諾骨牌就這樣被推到了。緊接著,就是汽車——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產業。市場的萎縮致使被看作支柱產業的汽車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與汽車有著直接聯系的鋼鐵制造、玻璃、橡膠、塑料等行業隨后受到影響。輪胎業不是第一個遭受嚴重影響的行業,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2、搶灘登陸
米其林、普利司通、固鉑、固特異等世界輪胎巨頭開始把目光鎖定在中國——這個亞洲最大的市場。“德國馬牌輪胎中國第400家授權零售店開業”,“固特異全面收購大連固特異輪胎公司”等等。
不管是跨國巨頭還是國內企業,面對當前的局勢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要想生存只有盡可能地擴大自己的“地盤”。于是,一場生死諾曼底登陸在以中國為代表的全球范圍內展開。
3、腹背受敵的輪胎業
不利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地傳來,這印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禍不單行”。
把“救命稻草”壓在美國政府身上的美國三大汽車巨頭不得不自謀出路,通用甚至開始考慮申請破產。歐洲各國政府在是否拯救國內汽車業的問題上因為美國的含糊不清而狐疑不決。俄羅斯和中國政府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地喊了幾句拯救本國汽車業的口號。于是,各大汽車企業裁員、停產的新聞接二連三。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汽車業要洗牌,行業整合是遲早的事情。國內汽車業從一開始就沒有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助上,接下來的消息似乎理所當然——“山東輪胎企業開工率不足7成瀕臨破產”。然而這并不是最壞的消息,更壞的消息來自東南亞。
泰國最早受糧食危機的困擾,進而被金融危機沖擊,國內政局開始動蕩。隨著局勢的惡化,外國僑民開始離開泰國。泰國的工農業生產也將嚴重衰退,泰國是著名的橡膠生產大國,對輪胎業來說,這無疑是個很壞的消息。東南亞有著世界上最大面積的橡膠園,泰國局勢的動蕩對周邊局勢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東南亞就是世界輪胎業的“中東地區”。
4、中國的環境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包括出口、基礎建設投資和消費。宏觀調控向來是中國政府調整經濟發展的法寶,從98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開始就已經被驗證。
下半年中國政府第三次調整出口退稅“明年輪胎出口下滑風險大 出口退稅率上調4%”,此外其他一些政策也相繼出臺,比如“廢舊輪胎再利用企業有望免征增值稅”、“上海寶鋼“消化”廢舊輪胎”、“兩投資6億美元的輪胎大項目在青島開建”等等。
金融危機下中國經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中國無疑是最被看好的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因此“固鉑:不因總部虧損降低在華研發本土化速度 ”,只是不知道中國市場會不會成為輪胎業的幸福?讓我們拭目以待!
[/size]